保险+期货:为乡村产业撑起“保护伞”(2)

  为解决产销对接问题,甘肃合水县、宁县等地开展“保险+期货+订单”模式试点,该模式引入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参与,增强了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订单关系的稳定性,促进了订单农业提高履约率和产业链上下游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

  从单点试点到大面积县域全覆盖试点,从单纯的“保险+期货”试点到“保险+期货+订单”“保险+期货+银行”试点,从“合作社+场外期权”试点到支持开发场外看涨期权产品等,“保险+期货”模式不断完善路径和机制,打出了支农惠农“组合拳”,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保“价”护航。

  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如何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护种植者、经营者的利益,是各国政府都在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对农业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处于起步阶段,加快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保险+期货”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是时候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出来做制度层面的规划和资金安排了。”新湖期货顾问许英告诉记者,“保险+期货”探索用市场化和商业化模式,使我国农业支持政策重点转向不引起贸易扭曲的“绿箱”,这不仅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需要,更是中国农业保障制度建设的需要。

  “‘保险+期货’在我国最终成熟落地不是一时一日之功。”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一方面,期货业要加大业务创新,将服务向产业链延伸。另一方面,“保险+期货”的推广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探索并制定出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系统性政策。

  据记者了解,目前“保险+期货”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资金来源。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主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而“保险+期货”试点的保费主要由交易所出资支持,另有部分资金由地方政府、期货公司等主体来承担。从小范围试点到大面积推广,需要巨额资金,单纯依靠交易所等市场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在甘肃,借财政部开展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的东风,甘肃省将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列入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中央奖补试点,保费由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财政及农户共同承担。这是中央财政首次正式介入并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实现了以财政资金为主推动试点落地实施的新模式,在财政资金常态化、机制化支持“保险+期货”试点上率先取得突破。

  当前,部分地区脱贫成果尚不稳固,还需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有效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如果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保险+期货”,将在构建农村防止返贫机制上大有可为,不仅能丰富政府助农的工具箱,还能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为乡村产业的内生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文章标题:保险+期货:为乡村产业撑起“保护伞”(2)

内容摘要:为解决产销对接问题,甘肃合水县、宁县等地开展“保险+期货+订单”模式试点,该模式引入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参与,增强了农户与龙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list/24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