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代小佩
你胖吗?一份最新报告或许会改变你现在的谜底。
1月15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重大报告。该报告由全球75个医疗组织支持,参与撰写的56位国际专家向全球呼吁:摆脱仅依赖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方法,重新定义何时将肥胖视为一种疾病。
该报告突破固有认知,提出判断肥胖是否为疾病不能只依赖传统的BMI计算,还需在测量体脂、腰围等指标的基础上,评估个体的客观疾病体征与症状。“这是一种新颖且精细的肥胖诊断方法,也是报告的最大亮点。”上述报告撰写者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安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传统定义不清
“临床肥胖”概念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肥胖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据估计,目前全球有超10亿人处于肥胖状态。《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8年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与2002年的22.8%和7.1%相比大幅增长;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近年来,“肥胖”“减肥”等话题的热度居高不下。生酮饮食和地中海饮食成为流行的减肥方式,明星减重的新闻引发热议,肥胖症新药物的研发备受关注……与肥胖相关的各类话题总是能吸引公众的目光。
潘安说,公众的讨论很热烈,但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且基础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定义肥胖。
当前,BMI是定义肥胖的核心指标,甚至是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唯一指标。BMI的计算方式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BMI达到24且低于28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为肥胖。
“仅靠BMI诊断肥胖可能存在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告诉记者,有些人虽然体脂很高,但可能无法通过BMI判断,导致其肥胖问题遭忽视;还有些人的器官功能没有受损,且身体功能正常,但BMI高,反而容易遭误诊为患病。
纪立农还表示,如果不存在因肥胖引起的身体功能异常或器官功能受损,肥胖就不能遭视为疾病。
在我国,肥胖尚未遭纳入疾病范畴,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当前对肥胖的定义并不符合疾病的定义标准,这也导致将肥胖治疗纳入医疗体系甚至医保体系,都无从谈起。
“对肥胖概念界定不清将带来多方面问题。从公众层面来讲,可能导致个体对肥胖认知不准,出现肥胖污名化现象等;从医疗系统层面来讲,将影响对肥胖的科学分类和针对性治疗;从社会层面来讲,可能会影响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潘安说。
那么,要重新定义肥胖吗?潘安说:“肥胖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且与BMI深度绑定。重新定义肥胖将挑战固有认知,融易新媒体消息,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所以,我们发明了一个新概念,它就是‘临床肥胖’。”
全新标准出炉
为患者提供更精细的诊断
为了明确“临床肥胖”的概念和诊断标准,2023年,全球56名专家组成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临床肥胖症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落实肥胖在何种情况下可遭视为临床疾病。
这些来自内分泌学、内科、外科、生物学、营养学和公共卫生等医疗领域的专家一致认为,对“临床肥胖”的诊断,除了要看体脂率,还要评估一些医学指标。
哪些指标与“临床肥胖”有关呢?委员会专家针对备选指标逐一讨论、反复研究,然后投票表决。最终,投票率超过90%的指标遭纳入“临床肥胖”的诊断标准。
经过审核,委员会为成年人制定了“临床肥胖”的18项诊断标准,为儿童和青少年制定13项特定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由肥胖对肺部的影响引起的呼吸困难;肥胖导致的心力衰竭;由于体脂过多影响关节,从而导致膝关节或髋关节疼痛,以及关节僵硬和活动范围受限;儿童和青少年因骨骼和关节的某些改变而导致运动受限;其他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等。
“临床肥胖”也有了明落实义——因体脂过多直接导致器官功能减退的客观体征和/或症状,或进行标准日常活动(如洗澡、穿衣、进食和自主排便)的能力显著下降的一种肥胖状态。“遭诊断为‘临床肥胖’的患者应遭视为患有持续性慢性疾病,并接受适当的管理和治疗。”潘安说。
此外,委员会还提出了“亚临床肥胖”,相当于“临床肥胖”的前期状态。潘安介绍,“亚临床肥胖”是器官功能正常情况下的一种肥胖状态。“亚临床肥胖”的个体虽然没有持续性疾病,但未来发展为“临床肥胖”和其他慢性病的风险可能增加,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类型的癌症和精神疾病等。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诏宇)记者1月19日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了解到,该院教授、中国工...
2 用BMI定义肥胖过时了?◎本报记者 代小佩 你胖吗?一份最新报告或许会改变你现在的谜底。 1月15日,《柳叶刀·糖尿...
3 政策精准发力 医药企业“轻装上阵”□ 本报记者 刘 昕 “从今年开始,根据新的卫检法,你们公司的医疗器械产品按照普通货物实...
4 新加坡创新发展医疗健康AI应用近年来,在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演进的大背景下,新加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兴未艾,...
5 春节守岁话养生 “益寿良方 ”普大众年关将至,心里的节奏是不是已经朝着过年的方向走了,是不是恨不得立刻飞奔回家,跟亲朋...
6 美年健康:创新驱动,开启健康管理第二曲线新篇章近日,美年健康成都体重管理中心正式揭牌,其首款产品“美年·盈·健康”也同步上市,为肥...
7 机器人导航能力不足?大模型多模态解决方案来了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郭文培)“走到客厅,把餐桌上的苹果拿给我”——大模型机...
8 无针给药:安全、稳定、更高依从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郭文培)“无针给药,不仅明显减轻患者注射恐惧,还能显著...
9 业绩承压 圣湘生物溢价收购生长激素企业新年伊始,医药行业再现并购大动作。近日,国内分子诊断龙头圣湘生物宣布拟以8.08亿元收购...
10 今年,这些政府部门的“上心事”解决群众就医的“心上事”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李恒 董瑞丰)看病就医,是群众的“心上事”,也是政府部门的“...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诏宇)记者1月19日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了解到,该院教授、中国工...
2 用BMI定义肥胖过时了?◎本报记者 代小佩 你胖吗?一份最新报告或许会改变你现在的谜底。 1月15日,《柳叶刀·糖尿...
3 政策精准发力 医药企业“轻装上阵”□ 本报记者 刘 昕 “从今年开始,根据新的卫检法,你们公司的医疗器械产品按照普通货物实...
4 新加坡创新发展医疗健康AI应用近年来,在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演进的大背景下,新加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兴未艾,...
5 春节守岁话养生 “益寿良方 ”普大众年关将至,心里的节奏是不是已经朝着过年的方向走了,是不是恨不得立刻飞奔回家,跟亲朋...
6 美年健康:创新驱动,开启健康管理第二曲线新篇章近日,美年健康成都体重管理中心正式揭牌,其首款产品“美年·盈·健康”也同步上市,为肥...
7 机器人导航能力不足?大模型多模态解决方案来了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郭文培)“走到客厅,把餐桌上的苹果拿给我”——大模型机...
8 无针给药:安全、稳定、更高依从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郭文培)“无针给药,不仅明显减轻患者注射恐惧,还能显著...
9 业绩承压 圣湘生物溢价收购生长激素企业新年伊始,医药行业再现并购大动作。近日,国内分子诊断龙头圣湘生物宣布拟以8.08亿元收购...
10 今年,这些政府部门的“上心事”解决群众就医的“心上事”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李恒 董瑞丰)看病就医,是群众的“心上事”,也是政府部门的“...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4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