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 > 医药 > 用BMI定义肥胖过时了?(2)

用BMI定义肥胖过时了?(2)

2025-02-07 19:05:01来源:科技日报

文章导读
◎本报记者 代小佩 你胖吗?一份最新报告或许会改变你现在的谜底。 1月15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重大报告。该报告由全球75个医疗组织支持,参与撰写的56位国际专家向全球...

  “临床肥胖”概念的提出具有多方面意义。“首先是疑似‘临床肥胖’的个体会得到更加精确的诊断,进而获得个体化治疗方案,防止器官和机体功能进一步受损。其次是有助于推动‘临床肥胖’纳入疾病类型,有利于患者得到专业治疗和更多的社会支持,比如医疗保险和公益资助,从而减轻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临床肥胖’是慢性病,与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一样需要终身治疗。最后,提出此标准有利于推动完善相关临床诊疗路径,重塑医疗体系。”纪立农说。

  委员会专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路易丝·鲍尔说,基于科学诊断的细化治疗方法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预防、管理和治疗策略,有助于减少过度诊断和不必要的治疗。

  建立科学认知

  破除对肥胖的污名化

  有趣的是,如果用“临床肥胖”的标准重新审视肥胖,全球肥胖人群将减少。潘安告诉记者,据美国一机构测算,如果以“临床肥胖”的标准为诊断依据,美国需要临床管理的肥胖人群或将减少约30%。

  “新的诊断指标将帮助医生精准识别出因肥胖引发疾病的患者,让医疗资源有的放矢。”纪立农说。

  此外,委员会的报告还讨论了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对体重和肥胖污名化的现象。“公众并不会嘲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患者,还会表达同情并给予社会支持。而对于肥胖,有些人不认为是一种疾病,甚至从个人审美角度恶意评判。”潘安说。

  纪立农强调,病耻感与社会认知有关。“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对肥胖的偏见。而这份报告详细讨论了临床肥胖的成因,包括基因、生理性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等,能够帮助公众完整地理解肥胖,理性看待体重过高者。”

  美国肥胖行动联盟成员、患者倡导者乔·纳德格洛夫斯基说:“研究表明,人们对肥胖常见的谈论方式加剧了体重污名化现象,使肥胖预防、管理和治疗更加困难。报告提出的新方法有助于消除误解并减少污名化。我们还呼吁加强对医疗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培训,以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遭体重或肥胖困扰的人群,潘安建议大家:“不要沉迷于体重数字,建议去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临床肥胖’评估。”

  纪立农强调,如果存在“临床肥胖”,应及时就医;如果处于“亚临床肥胖”状态,要尽快调整生活方式,防止其发展为“临床肥胖”状态。

  “我们也将不断完善报告,寻找适用于不同国家、不同人群范围的本土化证据。”潘安说。未来,专家将继续推动“临床肥胖”的诊断标准成为临床指南和行业标准。“我们将努力推动‘临床肥胖’遭纳入《国际疾病分类》和医保,使更多人获益。”潘安说,很多人已加入这项工作,这份报告或许是临门一脚。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中药靶向治疗椎间盘退变有了新策略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诏宇)记者1月19日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了解到,该院教授、中国工...

2 用BMI定义肥胖过时了?

◎本报记者 代小佩 你胖吗?一份最新报告或许会改变你现在的谜底。 1月15日,《柳叶刀·糖尿...

3 政策精准发力 医药企业“轻装上阵”

□ 本报记者 刘 昕 “从今年开始,根据新的卫检法,你们公司的医疗器械产品按照普通货物实...

4 新加坡创新发展医疗健康AI应用

近年来,在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演进的大背景下,新加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兴未艾,...

5 春节守岁话养生 “益寿良方 ”普大众

年关将至,心里的节奏是不是已经朝着过年的方向走了,是不是恨不得立刻飞奔回家,跟亲朋...

6 美年健康:创新驱动,开启健康管理第二曲线新篇章

近日,美年健康成都体重管理中心正式揭牌,其首款产品“美年·盈·健康”也同步上市,为肥...

7 机器人导航能力不足?大模型多模态解决方案来了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郭文培)“走到客厅,把餐桌上的苹果拿给我”——大模型机...

8 无针给药:安全、稳定、更高依从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郭文培)“无针给药,不仅明显减轻患者注射恐惧,还能显著...

9 业绩承压 圣湘生物溢价收购生长激素企业

新年伊始,医药行业再现并购大动作。近日,国内分子诊断龙头圣湘生物宣布拟以8.08亿元收购...

10 今年,这些政府部门的“上心事”解决群众就医的“心上事”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李恒 董瑞丰)看病就医,是群众的“心上事”,也是政府部门的“...

1 中药靶向治疗椎间盘退变有了新策略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诏宇)记者1月19日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了解到,该院教授、中国工...

2 用BMI定义肥胖过时了?

◎本报记者 代小佩 你胖吗?一份最新报告或许会改变你现在的谜底。 1月15日,《柳叶刀·糖尿...

3 政策精准发力 医药企业“轻装上阵”

□ 本报记者 刘 昕 “从今年开始,根据新的卫检法,你们公司的医疗器械产品按照普通货物实...

4 新加坡创新发展医疗健康AI应用

近年来,在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演进的大背景下,新加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兴未艾,...

5 春节守岁话养生 “益寿良方 ”普大众

年关将至,心里的节奏是不是已经朝着过年的方向走了,是不是恨不得立刻飞奔回家,跟亲朋...

6 美年健康:创新驱动,开启健康管理第二曲线新篇章

近日,美年健康成都体重管理中心正式揭牌,其首款产品“美年·盈·健康”也同步上市,为肥...

7 机器人导航能力不足?大模型多模态解决方案来了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郭文培)“走到客厅,把餐桌上的苹果拿给我”——大模型机...

8 无针给药:安全、稳定、更高依从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郭文培)“无针给药,不仅明显减轻患者注射恐惧,还能显著...

9 业绩承压 圣湘生物溢价收购生长激素企业

新年伊始,医药行业再现并购大动作。近日,国内分子诊断龙头圣湘生物宣布拟以8.08亿元收购...

10 今年,这些政府部门的“上心事”解决群众就医的“心上事”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李恒 董瑞丰)看病就医,是群众的“心上事”,也是政府部门的“...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4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