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松下这样的百年企业而言,保持业绩的稳定增长难,保证利润的稳定增长更难。自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困扰松下的最大问题始终是缺乏增长。
最新财报显示,2025财年前9个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松下控股的净销售额为6.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2%;营业利润为3483亿日元,同比增长8.8%。然而,报告期内的净利润达3088亿日元,同比大跌25.4%。
然而,早在1991财年(截至1992年3月),松下的营业收入已达7.45万亿日元。日媒对此评论道,过往的三十年来,松下的业绩与日本国民的个人收入同步“零增长”。
除了业务调整,松下控股此次还公布了改革目标:即在2026财年实现盈利增长超过1500亿日元,到2028财年再增加1500亿日元以上(总计超过3000亿日元),并力争在2028财年实现1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ROE)。
这是一个相对保守,但也不那么容易完成的目标。Wind数据显示,近5个财年,家电行业的平均ROE在8%-11%。与松下业务结构最为相似的美的,其平均ROE超过20%,而松下控股的平均ROE未能突破10%。
近15年来,松下控股的ROE变化情况。(图源:Wind)在松下百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电视业务无疑是最为亮眼的业务之一,它也让松下得以飞速成长。但当电视业务无法盈利时,松下展露出的“分手”信号也丝毫不拖泥带水。
松下的前社长津贺一宏多次表态称,“我们不能再容忍亏损业务的存在。即使曾是核心业务,若无法盈利就必须剥离”“断臂求生是为保住整个躯体”。
为了求增长,松下在业务、经营管理与组织架构体系等方面开展过多次变革。今年的这次变革基本延续了上一代管理者的思路——战略重心转向高增长领域,组织架构变得更高效、扁平、快捷。
2012年津贺一宏上任时,面对的是连续两年亏损超过7000亿日元的烂摊子。他果断剥离了等离子面板、半导体等亏损业务,并重组公司架构,将原来的88个经营单位整合为43个事业部,还大幅收缩员工数量。2013财年,松下成功扭亏为盈。
津贺一宏更重要的贡献在于,力推松下从传统的家电制造商向B2B业务商转型,重点发展车载电子、住宅、B2B解决方案和元器件等高增长领域。到2018年,松下在B2B领域的销售额已得到显著增长。财报显示,工业和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占比达30%以上。
以能源业务为例,这期间松下成为特斯拉电池供应商,并参与特斯拉的“超级工厂计划”。2025财年前9个月,松下的能源业务销售额占公司整体的10%,并成为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这一战略得以延续,现任社长楠见雄规表示,松下的未来在于B2B领域业务。AI热潮下,松下也将在运营中深度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甲骨文合作,提高AI相关收入,尤其是满足数据中心对高效耐热组件和材料的需求。
有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指出,松下发展B2B业务的瓶颈在于过度依赖少数几个大型合作商,合作商的多元化开拓程度不足。比如说每当特斯拉Model 3出货量不及预期时,松下电池业务的出货量、盈利水平和新品研发节奏等都会受到不小影响。
该业内人士还表示,像松下这种以B2C业务发家的家电企业,一般会两手抓,用B2C业务来宣传自己的B2B业务,像是传达低碳节能、智能化等品牌形象。美的、格力、创维等家电企业也是如此操作。但松下对家电业务的投入和创新程度是不够的,今年CES展上发布的家电产品也比较保守。可能因为松下发展家电业务是用于服务集团整体B2B转型所需,而非为了追求规模扩张。但若松下的家电产品力进一步下滑,带累整体收入的同时,还将间接影响到松下的B2B业务。
为了能更快响应B端市场需求,加快向B2B转型,松下的内部管理体系也必须变革。今年此次经营变革的目的之一是精简管理架构,原本是“松下控股株式会社-松下电器株式会社-空调业务等分社”的3层业务架构,将中间层拆分打散,精简为“松下控股株式会社-智能生活等事业公司”的两层业务架构。
为提升盈利表现,日本知名家电品牌松下正计划拆分重组家电事业公司,并考虑出售或退出电...
2 松下电器连发两声明,否认解散“松下集团”及决定出售电视业第一份声明主要针对“松下电器解散”的部分报道。松下方面称,说明会相关内容旨在对松下...
3 松下宣布改革:拟出售电视业务,解散“松下电器公司”并拆分2月4日,松下集团全球CEO楠见雄规在一场在线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公司将启动大规模经营改革。...
4 美的方洪波:2024年美的营收突破4000亿元,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2月5日,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言透露,2024年美的集团整体营收...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4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