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芯片行业“应用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以及“每年发布一代”的规律来看,具备“定制型”芯片能力的手机企业,必须将前置周期延伸至芯片研发的1-3年。意味着手机企业的技术能力必须得到芯片企业的充分认可,同时具备重投入、高风险意识,当然这也是一个高回报的产业深度合作模式。
vivo与三星联合研发的双模5G AI芯片Exynos 980,就是典型的“深度定制”模式。vivo为此投入了超过500名专业研发工程师,提前至少一年半就参与到芯片定义的阶段,将积累的无形资产多达400个功能特性(其中modem相关占极大比例)补充到三星平台,硬件层面解决问题近100个,最终与三星一起提前完成产品的联合设计研发。
三星电子S.LSI商品企划团队队长赵壮镐在发布会上用了“精诚合作、共创未来”,表达三星对vivo研发实力的充分肯定,并透露双方已经在下一代5G芯片研发方面开启了共同研发工作。
三星电子S.LSI商品企划团队队长赵壮镐
实际上,对于业界来说,vivo与三星的“深度定制”模式并不陌生。
智能手机企业与芯片行业的联合深度定制,最早是从苹果iPhone开始的。
受制于当时的整体技术研发实力,刚刚从PC、iPod业务开拓到手机业务的苹果,A系列处理器前三代采用的同样是前置芯片定义方式,并且选择的合作芯片企业也是三星。比如中国大陆用户熟悉的iPhone 3GS就采用了ARM Cortex-A8架构的三星S5PC100处理器。在长达三年时间里,积累了充分的芯片设计、研发和应用能力之后,苹果才在iPhone 4上启用了真正意义上第一颗自主研发的A4处理器。
芯片是一个对技术实力、制造工艺、应用创新等众多维度要求都非常高的领域,这也是其被誉为现代科技“皇冠上的明珠”上的重要原因。vivo此次选择深入到芯片前置定义层面,是在需要充满技术敬畏的芯片领域,走上了一条与苹果相同的道路。
《壹观察》认为,芯片是一个典型的周期型行业,一旦进入产业爆发周期,手机企业从0做起的时间窗口就不复存在。手机企业同样是一个聚合全球最领先移动技术、芯片技术、顶级制程工艺的产业,天生就需要最优的国际化合作,如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制造出最领先的旗舰智能手机。只有聚合全球最领先的芯片合作伙伴,双方共同释放各自的技术储备与消费者洞察优势,才能实现在5G关键技术变革周期的共同跨越。
vivo的“芯片跨周期”思考
vivo与三星关于芯片研发的深度合作,对于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充分竞争、推动5G普及,以及丰富消费者选择权方面,都是一件好事。
首先,从5G普及节奏上来看。
中国5G手机的正式开场,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8月、9月国内5G手机销量为21.9万部、49.7万部,分别占比同期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的0.7%和1.4%。显然,用户对现有的5G手机成熟度并不满意,起码并未满足换机预期。
而vivo是目前中国手机市场,对5G推动最为积极的手机企业。根据IDC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5G手机市场报告显示,vivo是唯一在第三季度推出两款5G手机的厂商,市场份额也占据了三季度中国5G市场份额的54.3%,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一家独大”趋势。
vivo在推动5G手机市场普及的态度如此“激进”,背后是基于vivo自身的企业经历,以及对5G普及节奏的乐观判断。
在中国市场2G转3G的技术升级周期,vivo曾基于海外市场的“慢热”经验选择了“跟随”策略,之后中国3G智能手机市场的迅速爆发,让“错判”的vivo至今记忆犹新。这种“吃亏”经历让vivo在4G来临之时选择了“第一梯队”,并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中国市场前二(IDC 2019年二季度数据)的手机品牌。
因此,在5G时代,vivo选择了“领跑”。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近期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表示:预计到2020年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超过70%都将是5G手机,这个爆发点会超出之前的业界预期。因此,胡柏山认为“vivo推出5G手机的时间点刚刚好,由此将培养起比较好的5G行业生态,不是非要等到爆发时候才推出5G手机”。
vivo此次选择与三星联合研发双模5G AI芯片Exynos 980,并将技术研发前置到参与芯片定义阶段,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将这颗的双模5G AI SoC的成熟度整体向前提升了2-3个月。当行业绝大部分5G双模SoC方案的旗舰手机预计最早将在明年2-4月份发布之时,vivo搭载Exynos 980的5G双模SoC方案的旗舰手机就会在2019年12月上市销售。
文章标题:【最新资讯爆料:5G跨周期,手机厂商爆发新一轮芯片装备竞赛(2)】,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mobile/5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