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行理财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下半年度理财业务报告。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建信理财、浦银理财、苏银理财、南银理财、杭银理财、青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公司披露了2024年下半年理财业务数据。整体来看,多数银行理财公司的管理规模呈现增长,固收类理财产品仍是主要的理财产品类别,资管产品成为不少理财公司占比最高的底层资产。
2024年,理财规模整体大幅增长。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
多家理财公司规模增幅超15%
整体来看,在上述8家银行理财公司中,截至2024年末存续理财产品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的有4家,分别是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建信理财、浦银理财。
其中,融易新媒体消息,存续规模最大的是兴银理财,截至2024年末,存续理财产品规模超2万亿元,达到21621.98亿元。按投资性质来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占其存续规模比例为98.81%。
增幅方面,截至2024年末,5家银行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规模同比增长超15%。其中浦银理财、南银理财、苏银理财增幅突出。
2024年,浦银理财的理财产品规模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从存续规模来看,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超300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浦银理财存续理财规模1.27万亿元,较2023年末的9517.50亿元增长33.50%。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为99.82%,权益类产品为0.11%,混合类产品为0.01%。
另外增幅超20%的是两家城商行理财公司,截至2024年末,南银理财、苏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规模分别实现同比增长26.60%、21.68%。绝对数值上,与2023年末数据相比,南银理财、苏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规模分别增长了994.85亿元、1128.11亿元。
此外,兴银理财、青银理财两家银行理财公司规模同比有所下降。以兴银理财为例,从产品发行情况来看,兴银理财2024年下半年发行理财产品共765只,较2023年同期下降约103只。产品发行金额也从2023年下半年的26709.79亿元下降至2024年下半年的21920.69亿元。
固收类仍占大头
从存续产品结构上也可以看出,固定收益类产品依然是大头,存续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普遍在90%以上。
例如,截至2024年末,建信理财存续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占比为99.24%,混合类0.76%;南银理财存续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占比99.6%,混合类0.3%,权益类0.1%。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9.1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33%,较年初增加0.99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73万亿元,占比为2.44%,较年初减少0.77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6万亿元和0.01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透过披露的理财业务报告不难发现,资管产品成为不少理财公司占比最高的底层资产。
例如,信银理财资产管理产品占全部产品总资产的比例从2023年末的42.74%升至49.46%;南银理财资产管理产品占全部产品总资产比例从2023年末的41.7%升至2024年末的59.6%。浦银理财的报告当中没有单独统计资产管理产品的占比,不过资产管理产品及委外投资(协议方式)的投资金额占比也从2023年末的65.47%提升至76.00%。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理财规模有望继续增长。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表示,一方面,虽然理财也在降成本,不过,其收益仍有竞争力,存款脱媒现象或将持续,为理财规模扩容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收盘价估值”整改后的浮盈释放,或成为稳定理财产品净值曲线的安全垫。将有利于理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稳”和“高”的收益表现,进而推动规模增长。
近日,银行理财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下半年度理财业务报告。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
2 数字人民币为消费添活力近期,苏州发放数字人民币补贴促消费活动开启,北京、深圳等地也陆续推出发放数字人民币...
3 央行两项支持工具落地显效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刘 琪 自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下简称“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
4 重磅!四大金融机构官宣:中央汇金成为控股股东2月14日,中国信达、中国东方、长城资产、证金公司均发布公告称,股东拟将其持有的部分股...
5 1月份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 新增人民币贷款突破5万亿元本报记者 刘 琪 2025年首月金融数据出炉。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
6 2025年1月新增社融7.06万亿元 M2同比增长7%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4日讯央行网站今日公布《2025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20...
7 成银转债强赎引来聚光灯 中小银行多路“补血”有多拼当前,在经济恢复、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等因素作用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
8 央行“缩表”无碍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货币当局总资产为44.1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6431亿元...
9 完善设计 提升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使用便利性中国人民银行2月13日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
10 千万元级罚单频现 金融监管“长牙带刺”持续深入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是业内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在监管部门要求下,理财公司的...
近日,银行理财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下半年度理财业务报告。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
2 数字人民币为消费添活力近期,苏州发放数字人民币补贴促消费活动开启,北京、深圳等地也陆续推出发放数字人民币...
3 央行两项支持工具落地显效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刘 琪 自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下简称“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
4 重磅!四大金融机构官宣:中央汇金成为控股股东2月14日,中国信达、中国东方、长城资产、证金公司均发布公告称,股东拟将其持有的部分股...
5 1月份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 新增人民币贷款突破5万亿元本报记者 刘 琪 2025年首月金融数据出炉。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
6 2025年1月新增社融7.06万亿元 M2同比增长7%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4日讯央行网站今日公布《2025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20...
7 成银转债强赎引来聚光灯 中小银行多路“补血”有多拼当前,在经济恢复、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等因素作用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
8 央行“缩表”无碍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货币当局总资产为44.1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6431亿元...
9 完善设计 提升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使用便利性中国人民银行2月13日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
10 千万元级罚单频现 金融监管“长牙带刺”持续深入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是业内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在监管部门要求下,理财公司的...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4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