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交银理财遭罚1750万元 合规风控“漏洞”亟待填补

交银理财遭罚1750万元 合规风控“漏洞”亟待填补

2025-02-21 02:30:02来源: 中国经营网

文章导读
本报记者 郝亚娟 王柯瑾 上海 北京报道 2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025年的首张罚单,针对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交银理财”)开出1750万元的罚款。 根据处罚决定,...

  本报记者 郝亚娟 王柯瑾 上海 北京报道

  2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025年的首张罚单,针对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交银理财”)开出1750万元的罚款。

  根据处罚决定,交银理财存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等问题。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银行理财规模快速增长,然而,理财业务的结构性失衡、业绩披露不规范等问题仍然突出。面对近30万亿元的庞大理财市场,银行理财业务该如何优化?如何更好地满足投资者需求,提升市场透明度?

  行业短板待补

  针对处罚,交银理财方面回应称:“对这一监管处罚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同时,监管指出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信息披露不规范及投后管理失职遭罚,无疑揭示了资管行业面临的深层次挑战。

  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表示:“从信息披露的角度看,这不仅反映了部分机构对监管要求的忽视,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行业在透明度、合规性建设上的不足。一些机构可能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直接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投资者的信任。”

  信息披露不足对普通投资者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剥夺了投资者获取完整、准确信息的权利,导致投资者无法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很容易陷入盲目跟风或恐慌性抛售的境地,从而被受经济损失。其次,信息披露不足还可能为内幕交易和不当行为提供温床,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公平性和投资者的风险。”高承飞告诉记者。

  “投后管理的问题则更多地指向了风险管理能力的缺失。”高承飞表示,“在资管行业,投后管理是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实现资产增值的重要环节。然而,部分机构在投后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控和风险控制机制,导致信用风险等问题频发。这不仅影响了机构的声誉,更对投资者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尽管此次处罚揭示了交银理财在信息披露和投后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但记者注意到,自成立以来,交银理财在业务规模和风险管理方面均保持了提升状态。

  交通银行(601328.SH)2024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交银理财发行的产品规模约为1.46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了18.49%。

  在产品体系方面,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18日,交银理财共发行过6个一级系列,38个二级系列,5个三级系列。从一级系列来看,稳享系列发行的产品数量最多,运作周期为1至1825天。

  事实上,这一处罚不仅是对个别机构的警示,也折射出整个行业在合规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普遍问题。此前,平安理财、信银理财、招银理财等也曾因“信息披露不规范”及其他违规行为受到监管的行政处罚。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信息披露和投后管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理财公司的公司治理仍有待完善,理财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漏洞依然存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重视不足。这也反映出,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已经满三年了,理财业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仍存差距和短板。

  从另一个层面看,此次处罚也会让更多业界关注到理财子公司发展的堵点和破局方向。

  交银理财在2025年党建和经营工作会议、完整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中也透露,将提升产品管理销售能力、产品投资能力、科技能力、管理能力等四项能力,适时调整产品策略,提升产品业绩,优化渠道布局,建强销售服务能力,依法合规经营,确保不发生重大内控合规事件。

  机构须勤勉尽职防控风险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不仅体现了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对行业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指出,在监管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推动下,行业将朝着规模更大、结构更优、功能更强的方向发展,在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理财子公司存在包括“信息披露不规范”在内的违规行为,也恰恰说明了金融机构履行投资者适当性义务的重要性。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吴飞指出,金融机构履行适当性义务需完成四个方面:首先是了解客户信息,包括投资经验、资产规模、合格投资者身份等多个角度;其次是了解产品信息,根据其特征对产品进行风险等级分类;再次是适当推荐产品,确保产品风险等级与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最后是信息披露与持续管理,要做到投资前充分告知风险,投资后持续跟踪。


免责声明
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1 1月金融数据“开门红”货币政策力度节奏将择机调整优化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06万亿元,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月末社...

2 交银理财遭罚1750万元 合规风控“漏洞”亟待填补

本报记者 郝亚娟 王柯瑾 上海 北京报道 2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025年的首张罚单...

3 最高超30%!多家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增长

近日,银行理财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下半年度理财业务报告。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

4 数字人民币为消费添活力

近期,苏州发放数字人民币补贴促消费活动开启,北京、深圳等地也陆续推出发放数字人民币...

5 央行两项支持工具落地显效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刘 琪 自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下简称“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

6 重磅!四大金融机构官宣:中央汇金成为控股股东

2月14日,中国信达、中国东方、长城资产、证金公司均发布公告称,股东拟将其持有的部分股...

7 1月份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 新增人民币贷款突破5万亿元

本报记者 刘 琪 2025年首月金融数据出炉。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

8 2025年1月新增社融7.06万亿元 M2同比增长7%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4日讯央行网站今日公布《2025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20...

9 成银转债强赎引来聚光灯 中小银行多路“补血”有多拼

当前,在经济恢复、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等因素作用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

10 央行“缩表”无碍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货币当局总资产为44.1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6431亿元...

1 1月金融数据“开门红”货币政策力度节奏将择机调整优化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06万亿元,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月末社...

2 交银理财遭罚1750万元 合规风控“漏洞”亟待填补

本报记者 郝亚娟 王柯瑾 上海 北京报道 2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025年的首张罚单...

3 最高超30%!多家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增长

近日,银行理财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下半年度理财业务报告。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

4 数字人民币为消费添活力

近期,苏州发放数字人民币补贴促消费活动开启,北京、深圳等地也陆续推出发放数字人民币...

5 央行两项支持工具落地显效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刘 琪 自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下简称“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

6 重磅!四大金融机构官宣:中央汇金成为控股股东

2月14日,中国信达、中国东方、长城资产、证金公司均发布公告称,股东拟将其持有的部分股...

7 1月份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 新增人民币贷款突破5万亿元

本报记者 刘 琪 2025年首月金融数据出炉。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

8 2025年1月新增社融7.06万亿元 M2同比增长7%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4日讯央行网站今日公布《2025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20...

9 成银转债强赎引来聚光灯 中小银行多路“补血”有多拼

当前,在经济恢复、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等因素作用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

10 央行“缩表”无碍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货币当局总资产为44.1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6431亿元...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6215号 Copyright © 2002-2024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